股權設計
合伙創業的時候,大家是如何分配股權的呢?平均分配?按出資分配?要是有人出技術或者管理怎么辦?究竟怎樣設計股權結構才合理?大家在一起創業的時候,得分好錢才能和諧相處,那股權結構到底怎么分配呢?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了多種分配方式,供大家參考,朋友們一定不要錯過了,看完您如果有不明白或是想要代理的,可以直接致電小編咨詢!
11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:19855107810(微信同號)
(臥濤科技:高企申請、專利商標版權代理、軟件著作權代理(不過包退)、科技成果評價、軟件開發、商業計劃書、工商注冊財稅規劃、可行性研究報告、股權設計等)
兩個人合伙
兩個人合伙是比較常見的,股權分配的方法也相對而言更加簡單。
如果都是全職干活,能力上面,建議一強一弱,股份比例能力強占大,能力弱占小。
如果分工不同,內(全職)外(不全職)有別,全職干的人投小錢占大股(內),投錢不干活(外:投資)的人投大錢占小股。那么這里有一個問題,涉及到誰是發起人的問題,通常來講,有一個最簡單的規則,就是誰發起,誰帶頭。
但也有可能的是,發起人兼著干,后進合伙人全職干,那么就有兩種解決方法:
一是發起人變成投資人,占小股;
二是如果不愿意投大錢占小股,那么就通過分紅方式約定,干活多的人可以多拿錢。
通常我建議干活的人在工資、獎金、分紅三個方面都要考慮到,讓干活的人多拿一點,股權比例分配解決了權力的問題,股份分紅比例解決了合伙人之間利益平衡的需求。
大多數情況下,兩個人合伙會根據投投資金額占股,但這要視實際情況來評估是否合理。
假設一個公司投資100萬,全職投資又干活的投20萬占20%,投資不干活的投80萬占80%,這已經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,帶頭人很難有信心或責任把企業做好。如果考慮到20萬是發起人,建議股權比例可以調整為投20萬的占80%,投80萬的占20%,這樣相對而言更加合理。
另外投資人盡量不要持股超過30%,雅虎曾經持股阿里接近40%的股權,給馬云帶來了巨大的困擾,贖身的代價超過80億美金。
關于股權比例,建議8:2,或者7(67%):3(33%),讓帶頭人擁有絕對控制的權力,這種股權分配方案,可以說是兩個人合伙最安全、最穩健的合作方式。
兩個人常見錯誤的分法有以下幾種,需要規避:
1、50%:50%
翻看真功夫的案例,導火索就是因為股權比例的平均分配,導致權力的抗衡,甚至引起股東家族內斗,對誰都沒有好處,所以股權布局的問題到目前仍然影響著真功夫實現上市的夢想;
2、90%:10%
這種結構,如果是在兩個人合伙并且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引進新合伙人的情況,可以理解為創始人吃獨食,股權比例懸殊太過明顯,不利于小股東發揮積極性;
3、51%:49%
這種分法也是非常常見,這是典型的江湖情誼式的分法,但是江湖情誼是代替不了管理,很難讓企業久遠。為什么呢?從股權的權力上來講,等于兩個人說了都算,這等于兩個人說了都不算。
51%擁有對一家公司的相對控制權力,而34%擁有對一家企業重大事項的一票否決權,嚴格來講,大家可以都說了算,但實際上感情戰勝理性,較起真來,其實是誰說了都不算。因為這種原因分家、做死公司的已經不在少數。我們可以想想,如果51%比較強勢,49%是同意還是不同意,要么妥協,而妥協下的合伙通常不會長久,只會積怨,導致矛盾的爆發。
夫妻股東怎么分?
夫妻合伙,本質上風險不是兩個人的,而是一個家庭的,所以輸不起,由于大家都想著輸不起,所以做起事情來,必然就會較真,一較起真來,家里公司就會不清楚了。夫妻創業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,而大多數夫妻創業者能力都比較強,因此火星撞地球的事是常有的。
股權的背后是權力,雖然是夫妻,雖然是共同創業,但無論怎么分,股權從婚姻法的角度來講,都是屬于夫妻共同財產。因為知道這一點,同時又對權力的作用和規范治理不清楚,用夫妻感情和各自性格在管理公司,因此有些夫妻,往往在創業的前幾年,會出現在家談工作,到公司還是談工作,出門吵架是因為工作,晚上回家吵架也是為了工作。
夫妻創業失敗或者不歡而散的案例處處皆是,因為股權比例無論怎么分,天然的就是50:50。
所以我們這里就要清楚股權兩項最基本的權力:分紅權和表決權。我給大家一個解決夫妻創業之間股權的辦法是:分紅權各自50:50;表決權,論誰最早創業、誰承擔責任更大、誰帶頭、誰就擁有100%的表決權,這樣問題就簡單多了。
如果是老公帶頭,認為這樣還不夠,老公可以把100%的分紅權給老婆,家里老婆說了算,100%表決權歸自己,公司里面自己說了算,公司層面互不干涉,皆大歡喜。
關于夫妻創業,想多說一句的是,當公司做得越來越成熟,越來越大,越來越規范時,其中一方的角色就需要在公司內部慢慢淡化,畢竟一個人的幸福,不取決于事業的成功,更取決于家庭的圓滿與事業的兼顧,所以有智慧的老板,在夫妻之間,一定是懂得平衡,懂得退讓的藝術家。
3個人或4個人合伙
三個人合伙,大股東股權比例大于二股東和三股東之和最好。
我們首先看一種最常見的錯誤分法:48%:47%:5%,這種情況下,會導致公司的決策權飄忽不定,而5%的持股者的支持將成為另外兩位股東的拉攏對象,不利于公司決策權的穩定性。
如果5%的股東沒有大局觀,甚至可能通過自己的微妙角色,推動大股東和二股東的股比調整,這種結構極有可能造成小股東掌控大股東的鬧劇。
另外:33.4%:33.3%:33.3%的比例也是常見的。我有一個重慶的客戶,他的第三位股東沒有參與管理,而公司在一年內從0實現了到2000萬的銷售額,2018年5月初的時候,銷售額已經是去年全年銷售額的150%,今年很輕松會突破過億,三位股東都是以投資金額照比例入股,第一位股東先行成立公司測試項目成功,二股東隨后加入參與管理與運營,而三股東則沒有,用二股東的話講,我最不尷尬,一股東不爽三股東不干活拿和大家一樣多,心里失衡有情緒了。
后來經過張老師的建議,三位股東都一致認可建議,并接受了調整方案,但大股東為此付出了一定的成本,因為此時的股權,已經非常值錢了。所以三人或四人合伙,應該避免以下幾種股權設計結構:
33.3%:33.3%:33.3%,均分,你可能不信,工商局在注冊的時候可是認可這種注冊比例的,可是還有0.1%哪去了?有時差之這一毫厘,可能會謬以足千里。
35%: 18%:18%:29%,這是典型的博弈型,合作起來大家都不會輕松;
95%:3%:2%,創始人吃獨食;
40%:40%:20%,三股東會綁架大股東與二股東;
40%:30%:30%,雷士照明的最初股權結構,讓創始人吳長江吃了大虧,這種比例,也很常見;
45%:45%:10%,當年愛多VCD胡志標的案例還歷歷在目;
49%:47%:4%,剛剛上面講過的案例,不重復。
關于三個人合伙,或者三個人以上合伙,對于老大來講,其實是很不安全的,股權分配不好,容易產生小股東搭便車。
另外從人性的角度來看,二股東與三股東或其它小股東,容易在人性貪婪的驅使下對于老大的管理與經營進行干擾,喬布斯當年被趕出蘋果就是這種結構引起的,創始人或者帶頭人如果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和尊重,對于一個企業來講,是致命的,很難實現長期共贏。
當你對股權有充分地了解,你就會知道,控制一家企業,比擁有一家企業更加重要。
這也是為什么馬云在2010年與雅虎拼了命也要爭奪控制權的原因所在,因為這個基礎,所以有了后來阿里的合伙人制。對于創始人來講,實現夢想,不讓理想偏航,不讓公司的合伙人、管理者、利益的創造者被不擅長經營管理的資本引導,不讓企業的價值觀和使命受到腐蝕和侵襲,是創始人的責任和人生意義所在,喬老爺子對于企業家的影響,那聲音現在還不絕于耳。
對于一個公司來講,健康的活著,比什么都重要,合理的規則設計與比例分配為了保障所有參與者的共贏,而不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,一個企業一年賺1個億,哪怕你賺10%,也有1000萬,反之,一年企業一年一文不賺,你擁有90%,也等于零。
關于多個合伙人合作,遠遠不是這一篇文章可以講完的,多股東合作,股權有進有退,股權分期成熟也是健康股東合作關系的一個必要條件和特征。
股東的進入條件、干活條件,股權一次到位還是分期成熟釋放,股東的退出條件,退出價格這些因素的設定,都是要綜合考慮的,一不留神,就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股東退出糾紛。雖然本文沒有涉及到這一些,但還是建議創始人、合伙人之間還是要系統地學習,這對于公司來講,是一個健康成長和持續合作的必備基礎,認真對待,總沒有壞處。
總的來說,合理的股權結構能夠既能讓大家和諧相處,又能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。大家在創業前,需要提前制定好股權結構方案,才能降低之后出現摩擦的可能性。